原載《社會科學戰線》(長春),2008.2.110~115、《歷史學》2008年第4期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8550

摘要:羅香林有一篇少為人知的舊文,其中一些內容幾乎不為人知,其實該文頗有所見。它反映了羅香林視野中當時中國史學的現狀,揭示了《古史辨》產生的學術和思想背景。對該文進行簡略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古史辨”學人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一些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演變。

關鍵字:古史辨/羅香林/顧頡剛/民國史學界/歷史方法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8487
2008-12-04 《历史学》2008年第3期

摘要:文章旨在就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一册的生产语境与编纂形式对《古史辨》进行重新解读。语境分析部分,由顾颉刚、胡适和钱玄同据书信讨论构成的学者小社群,进而到“古史辨”派与其反对者的论争,随着语境分析的扩大,从而呈现理解《古史辨》的不同维度。此外,笔者认为编纂形式本身亦可视作一种文本,而《古史辨》以书信体为主的编纂形式则极具编纂者的良苦用心,对这种独特的编纂形式的解读或可透露出零星隐秘的信息。

关键词:顾颉刚/《古史辨》/语境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4497

一、《後漢書》列傳著錄傳主各體著述之體例

范曄(398-445)撰著《後漢書》,始於南朝宋(420-479)文帝(劉義隆,407-453)元嘉元年(424),范曄因事觸怒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409-451),左遷為宣城(今屬安徽)太守之時。其後范曄幾經升遷,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范曄被人告發與密謀擁立劉義康一案有牽連,以謀反罪入獄,被處死刑,時年48歲【1】。

范曄以東漢官修史書《東觀漢記》為主要依據,參考其前的諸家後漢史著,自定體例,訂訛考異,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該書原定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合為百卷,與《漢書》相伯仲。但是十志未克完成,范曄即被處死刑。現在《後漢書》裏的《律曆》、《祭祀》、《天文》、《五行》、《郡國》、《百官》、《輿服》等八志,是後人從司馬彪(約242-約306)所著《續漢書》裏摘取出來,補入《後漢書》的【2】。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後漢書》列傳著錄傳主所著文辭篇數與文集編纂

《後漢書》列傳在著錄傳主著述時,最後大多著錄傳主所著文辭的總篇數。這一體例也是淵源有自的。如本文第二節所述,《史記》著錄傳主著述,有的著錄篇數,如卷 74《孟子荀卿列傳》;有的著錄字數或連帶著錄篇數和字數,如卷63《老子韓非列傳》。而東漢時劉向整理古文獻,每書均作敘錄,更是詳敘文獻典籍的篇數,如《晏子書錄》云:

凡中外書三十篇,為八百三十章。除複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書無有三十六章,中書無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144】

班固《漢書》因有劉向《別錄》可資參照,因此更是詳列傳主著述篇數,除前引《董仲舒傳》以外,又如《賈誼傳》:“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枚皋傳》:“凡可讀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等【145】。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7021

張國剛(清華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100084)《河北學刊》2005年9月

從宏觀上看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發展史,可以觀察到一個從否定傳統到呼喚回歸本土化的歷史變化過程。首先是西方學術的衝擊,中國學人作出過激的反應,用學術的現代化或西方化來否定本民族學術傳統。然後在民族的危機感和自信心的雙重作用下,又出現呼籲學術的本土化的趨向。但是,本土化並不是要簡單地否定西學、恢復舊學。達到這樣一種比較理性的認識,其實經歷了幾代學者的長期探索,其中就包括陳寅恪(1890—1969)、唐長孺(1911—1994)和胡如雷(1926—1998)。

陳、唐、胡都是20世紀研究唐史的大家。他們身前死後的聲名與毀譽很不同,治學風格與個人性格也差異很大,但放在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去審視,仍然可以從他們所從事的學術研究中看到某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於中國學術獨特品格的不懈追求。20世紀中國學術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處理傳統舊學與現代西學的關係,只是不同的時期這個問題會以不同的方式被提出來而已。陳寅恪、唐長孺和胡如雷都以他們各自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從而留下了自己在學術史上的地位。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