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近現代史學史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www.zisi.net/htm/xzwj/sxlwj/2007-03-30-35507.htm

[内容摘要]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是典志体史书大放异彩的非常重要的时期,文章试图着重对晚清典志体史书的历史观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这一时期的典志体史书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有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 晚清典志体; 盛衰观; 民族观;时局观

晚清典志体史书是在西方入侵,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相继撰成的。同传统典志体史书的著者观察问题受正统观、皇朝观影响不同,晚清史家为救亡图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所激发,开始自觉地以新的视角考察中国以外的世界,同时又从世界范围和中外关系来考察中国,在历史观上形成了近代意义的盛衰观、民族观和时局观。[i]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sxlwj/2007-01-30-35452.htm

摘 要: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前辈学者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篇研究上,本文拟对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繁荣的缘由,发展的趋势和编纂上具有的时代特点,做一初步的探索,期能引起学界对这一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缘由;趋势;特点

晚清是历史典籍极大发展的时期,纪事本末体史书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同晚清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契合,纪事本末体史书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史书截然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本文拟用 “通识”的眼光,对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演变、发展的轨迹,编纂的特色,作一初步的梳理。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sxlwj/2007-01-19-35421.htm

摘要:历史观的变革是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必然导致史学的深层次变化。西方进化论的传播,深刻地冲击着传统史书编纂的模式。中国的新史学思潮时期,史家在进化史观的指导下对史书编撰进行了具有成效的改造,出现了具有近代色彩的章节体历史教科书,和崭新的通史、学术史、地方志编纂方式。
关键词:进化史观 章节体历史教科书 通史 学术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出版。此书从民族危机的严重现实出发,将英国思想家赫胥黎的生物进化论及其社会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糅合,在中国较为系统和深入地介绍了西方近代进化史观。严复宣传的社会进化论观点,适应了19世纪末中国形势的需要,它使立志改革和革命的人士有了新的思想武器,受到当时知识界的欢迎。蔡元培先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自此书出后,‘物竞’、‘争存’、‘优胜劣败’,成为人人的口头禅。”[i][p126]胡适也说过:“《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ii][p56] 西方进化论的传播,为戊戌时期的知识分子营造了崭新的理论氛围,它同救亡图存的历史需要想结合,为新史学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条件和理论准备。伴随历史观的变革,史家在进化史观的指导下对史书编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和剖析。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hdrwj/2007-01-09-35414.htm

在我国方志编纂史上,全国性志书代有修撰,如隋有《隋区域图志》;唐有《元和郡县图志》;宋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元朝的全国性志书正式定名《大元一统志》,部帙达一千卷,明代仿其义例,纂成《大明一统志》;清代则纂有《大清一统志》[1]。《大清一统志》是历代一统志中最好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它曾经先后三次纂修,纂修时间历经康、雍、乾、嘉、道五朝,其中第二次纂修的主要任务是增修《大清一统志》的“西域新疆统部”,这是乾隆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一、《大清一统志》的先后三次纂修

清代最早倡议纂修《一统志》的是康熙年间的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他于康熙十一年(1671)上疏奏请:“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然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2]康熙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各省施行,编纂地方志书。然而,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战云密布,举国震荡,全力平叛为清廷首要之务,纂修《大清一统志》事暂被搁置。这是初修《大清一统志》经历的一大周折。平定“三藩之乱”后,各省又续修地方志书,为《一统志》准备资料。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又下令编纂《一统志》,兹因规模宏大,卷帙浩繁,久而未成。雍正帝继位后,继续督修《一统志》,又历时十余年,至乾隆五年十一月,《大清一统志》342卷告成[3],乾隆八年全书最终刊刻完成。这次编修,名为勒德洪、弘昼、蒋廷锡负责,实际由陈廷敬、徐乾学领其事,著名学者顾祖禹、阎若璩、黄仪、胡渭、齐召南等先后负责予修。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ztzl/zgsxs/2006-03-14-34848.htm

傳統中國史學在19世紀中業以後日趨式微,由於新時代的需要,加上西方史學理論和方法的衝擊,現代中國史學隨著20世紀的到來而開展。

1903年梁啟超(1873─1929)提出「新史學」的主張,宣告了現代中國史學的誕生。在這前後,中國學界譯介了日本學者浮田和民(1859─1935)的《史學原論》、坪井九馬三(1858─1936)的《史學研究法》等著作,從中既了解到日本史學的情形,也間接地認識了19世紀以來的西方史學。1

以下介紹20世紀前期中國學界著譯的史學理論書籍,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史學史著作,從而探討現代中國史學成立的經過,作為探索21世紀中國史學路向的參考。文中提到的著作,一部分至今仍可在坊間購買,一部分只能見於圖書館中;此外,筆者也參考了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中的提要,及蔣大椿、陳啟能主編《史學理論大辭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fxlwj/2006-03-13-34846.htm

摘 要:晚清以降,受进化论等西方先进思潮和国内变革要求的双重冲击,不合时宜的传统史学日暮途穷。在梁启超首倡下,新史学逐渐成长并不断完善,到五四时期,基本完成了史学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为观念层面和物化层面的巨大变化,前者的标志是由最初对西方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盲目信奉,变为择善而从,再到独立创造;后者的标志是形成规模庞大的新史学家群体并化为多种流派,以及新史学运作机制的逐步完备。

关键词:传统史学;新史学;转型

历史学在我国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自孔子笔削《春秋》以还,名家辈出,杰作接踵。然因汉武帝独尊儒术,加之学术分类不明,故在汉代,史学只能曲附于六艺之列。魏晋之际,海内鼎沸,经学卤灭诸学并兴,史书数量激增,史学遂由附庸蔚为大国不但摆脱经学获得独立,且由丙部升为乙部,奠定了经史子集顺序,渐成显学。迨至唐代,刘知幾作《史通》,为中国史学发展作一总结。“六家二体”之论不但对此前的史著体裁作了高度概括,也使此后史书基本不出纪传、编年畛域,即有变化,亦甚有限。史学繁华历代不绝,使史家沉醉于已有成就,守成有馀,创造不够,更毋庸说认识其不足了。其实,传统史著存在严重缺陷,最突出的一点为仅注重政治,于民生、文化、风俗、宗教等多所忽略,即使史林双璧——《史记》、《通鉴》也概莫能外。究其原因,除了如吕思勉所说与作者系士大夫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符合以“资治”为旨归的封建社会的需求。到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碰撞造成的剧烈动荡和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使中国传统史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难以为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或如经学般被抛弃,或脱胎换骨以求新生。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