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輯證
研究生:康全誠(Kang, Quan-Cheng)
指導教授:許錟輝(Xu, Tan-Hui)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67學年度碩士
論文頁數:
關鍵詞:史記 ; 五帝 ; 本紀 ; 輯證 ; 景祐



摘要

一、本篇正文以北宋景祐監本為據,蓋今傳吏記刊本以北宋景祐本為最早,其內附裴是其稱,故兩者兼行來之。

二、本篇集解、索隱乃據南宋紹熙間黃善夫本,即涵芬樓百衲本廿四史史記,宋刊史記三家注合香惟此為第一,此除集解外,飴錄二家之注。

三、本篇除引錄三家注外,日人瀧川資言史紀會注考證,久獲盛譽,亦摭用之,與三家注皆書於正文之後,而低於正文一格,以示區利。

四、本篇考據本所補正義,其文具在,若為繁贅寄出者,不復錄出。苟三家注文與考證本有所出入,則據水澤利忠枚補本訂正之。

五、本篇案語,所輯上古史料,前人訓解注說及已意匡謬正訛者,條分例析,書於正文之後,而低於正文二格,以為區分。

六、本篇前後體例略有不同; 黃帝、顓項、帝譽三帝大抵為上古史料之輯錄,並間輔類書考證字句正論。堯、舜二帝則以史公所據尚書,參以經學家注疏,經史互較,探索文義脈絡,俾明史實,而統名曰「輯證」。

七、清人治學嚴謹,鈐鍵在握,說經皆較翔實。本篇於史記尚書相較處,多采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四家之言,以正史遷作史之意。

八、本篇有關假借字聲韻之考訂; 古聲之歸類,蓋以萼春黃氏古本聲十九紐為據,古韻之分部,則依段氏古音十七部諧聲表為準。

九、史記校勘,張氏親校注、瀧川會注考證、水澤利忠會注考證校補暨今人王叔岷斠證,已燦然大備,本篇皆依擇采,無待旁求。惟版本名稱則本諸家原引簡稱,為權輕重,全名無復刊錄。





史記五帝本紀輯證
研究生:康金誠 (Kang, Jin-Cheng )
指導教授:許錟輝(Xu, Tan-Hui)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68學年度碩士
論文頁數:
關鍵詞:史記 ; 五帝本紀 ; 中國文學 ; 文學(CHINESE-LITERATURE ; LITERATURE)



摘要

古來有關五帝之說,各家不同。太史公所擇採者,雖言取雅馴;然以秦火之後,古史事物多為泯沒,往後諸家傳說,亦為神異。為求統理之功,故有黃帝、顓頊、帝嚳三帝史料之輯證,再則史遷述堯舜,取材歐陽尚書堯典,輒以假借字、訓詁字代今傳尚書,為比較兩者異同,尋求文義脈絡,爰撰此論文。

本篇分七章,前三章乃輯錄上古黃帝、顓頊、帝嚳之史料,以證史遷取材多本大戴禮五帝德之說,並採摭後人史記諸家訓釋,唐宋類書,疏通證明。

四、五二章則比合經史,俾明史公以假借字代本字、本字代假借字,假借字代假借字,訓詁字代經文,史文檃括經文諸例。篇末結語蓋析論尚書今古文立學官始末,並輯史遷采錄尚書所用訓詁,假借諸例,彙選排比,以見大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