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太史公曰」研究
研究生:陳樹雯
指導教授:張建葆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91學年度碩士論文
論文頁數:225
關鍵詞:史記 ; 太史公曰 ; 司馬遷

摘要

撰史者正面直接採用議論的方式自評其史,肇始於偉大的史學家兼文學家司馬遷 ││是史評行跡中的空谷足音。司馬遷的史論形式表現在《史記》中的「太史公曰」。冠於篇前的「太史公曰」,人們習慣稱之為「序論」,殿於篇後的「太史公曰」,人們習慣稱之為「贊論」,此外另有一種夾敘夾議的「論贊」形式,但無論何種表現方式,皆為司馬遷對歷史事件的議論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及個人見解。而司馬遷完整而又系統的「太史公曰」,具有標範性的影響,是《史記》的血氣菁華,也是司馬遷整個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它與《史記》渾然一體,有著巨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是司馬遷博大精深思想中的一個閃光點,是他「成一家之言」的重要內容,是探求司馬遷史論所蘊含的光輝思想和藝術價值的重要依據,及其對我國史論的繼承、創新與發展皆具有重大的影響。研究《史記》「太史公曰」,對於豐富我們的史學理論和建樹科學的史論體系,以及促進史學的研究和文學的發展,都將是一件有意義而重要的工作。
故本論文將就司馬遷「太史公曰」的師法傳承、歷史哲學、取材義例、所表現的內容與功用、寫作形式及技巧與貢獻、影響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探討之。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太史公曰」與史傳論贊…………………………………… 2
第二章 《史記》「太史公曰」的師法傳承與創新發展 …………… 4
 第一節 「太史公曰」的師法傳承…………………………………… 4
 第二節 「太史公曰」的創新發展………………………………… 10
第三章 「太史公曰」的歷史哲學…………………………………… 21
 第一節 大一統的歷史觀…………………………………………… 22
 第二節 循環史觀…………………………………………………… 28
 第三節 教訓史觀…………………………………………………… 36
 第四節 天人史觀…………………………………………………… 40
 第五節 地理史觀…………………………………………………… 43
 第六節 經濟史觀…………………………………………………… 49
 第七節 文化史觀…………………………………………………… 53
 第八節 因果報施觀………………………………………………… 57
第四章 從「太史公曰」見《史記》取材義例……………………… 61
 第一節 史料取材的來源與途徑…………………………………… 61
第二節 抉擇史料的標準與原則…………………………………… 78
第五章 《史記》「太史公曰」的表現內容與功用………………… 93
 第一節 揭示著史動機……………………………………………… 93
 第二節 闡明立篇之旨……………………………………………… 95
 第三節 論略篇章意旨…………………………………………… 100
 第四節 交代察考結論…………………………………………… 104
 第五節 論述成敗原因…………………………………………… 109
 第六節 評論史實人物…………………………………………… 113
第七節 揭露世態炎涼…………………………………………… 123
第八節 傾吐政治主張…………………………………………… 127
第九節 考辨史實真偽…………………………………………… 133 
第十節 彌補正傳不足…………………………………………… 137
 第十一節 抒發己身感慨………………………………………… 142
 第十二節 警示因果報應………………………………………… 147
第六章 《史記》「太史公曰」的寫作形式與技巧……………… 151
 第一節 雜言見用辭精雅………………………………………… 151
 第二節 曲筆見微言譏刺………………………………………… 155
 第三節 直言見采善贊揚………………………………………… 160
第四節 序事見論斷評議………………………………………… 163
第五節 用典見獨到新解………………………………………… 168
 第六節 反語見發人省思………………………………………… 171
 第七節 言外之言見真意………………………………………… 175
第八節 借他人言明評價………………………………………… 179
第七章 《史記》「太史公曰」的貢獻與影響…………………… 184
 第一節 「太史公曰」對後世史學的貢獻與影響……………… 184
 第二節 「太史公曰」對後世文學的貢獻與影響……………… 199
第八章 結論………………………………………………………… 212
參考書目……………………………………………………………… 216

參 考 書 目
甲、與《史記》相關的專書
 一、評點校注《史記》的原書
  1.史記 (漢)司馬遷撰,(唐)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 北京 中華書局 西元一九
五九年三月。
  2.補標史記評林 (漢)司馬遷撰,(唐)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明)凌稚隆輯補,(明)李光縉增補,(日本)有井範平補標 台北 地球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3.史記會注考證 (日本)瀧川龜太郎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一年三月。  
  4.史記菁華錄 (清)姚祖恩編著 台北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5.史記精華 秦同培註譯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6.史記今註 馬持盈註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7.史記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
  8.史記全本新注 張大可注釋編著 陜西 三秦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年六月。
 二、研究《史記》的專書
  1.史記集評 吳汝綸評點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九十年二月。
  2.史記博議 韓兆琦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
  3.史記選注匯評 韓兆琦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4.史記美學論 何世華著 台北 水牛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
  5.史記評賞 賴漢屏著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6.話說史記 蔡信發著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7.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 陳桐生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
  8.史記研究粹編 張高評主編 高雄 復文圖書公司 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9.史記論文 吳見思評點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
  10.史記論文集 潘重規等撰 台北 木鐸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年二月。
  11.史記論文選集 黃沛榮編 台北 長安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12.史記考索 朱東潤著 台北 開明書店 民國四十三年二月。
  13.史漢解題 吳福助著 台北 國家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一月。
  14.四史評議 李景星撰 長沙 岳麓書社 西元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15.史記人物畫廊 黃繩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西元一九八八年三月。
16.史記八書與中國文化研究 徐日輝著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元二○○○年九月。
  17.史記文獻學叢稿 趙生群著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西元二○○一年六月。
  18.史記的學術成就 楊燕起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年二月。
  19.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
  20.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李歷城撰 台北 頂淵文化公司 西元二○○一年六月。
  21.司馬遷之學術思想 賴明德著 台北 洪氏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二月。
  22.司馬遷研究 劉偉民著 台北 文景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
  23.司馬遷與史記新探 張維嶽編 台北 崧高書社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
  24.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 范文芳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五月。
  25.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 周先民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26.司馬遷││其人及其書 王國維等著 台北 長安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二月。
  27.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 李少雍著 重慶 重慶出版社 西元一九八七年。
  28.司馬遷評傳 黃新亞著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一年五月。
  29.司馬遷評傳 張大可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七年一月。
  30.智慧的碰撞││史記對話 廖曰文,陳峰,呂金海著 濟南 齊魯書社 西元二○○一年八月。
  31.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 楊燕起,俞樟華編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
乙、與史學相關的專書
 1.十三經注疏春秋左氏傳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2.十三經注疏春秋公羊傳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3.十三經注疏春秋穀梁傳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4.晉書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年七月。
 5.宋書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年七月。
 6.隋書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年七月。
7.國語 (春秋魯)左丘明著 台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8.戰國策 (漢)高誘注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五月。
 9.漢書 (漢)班固著 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 
10.漢紀 (漢)荀悅著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年六月。
 11.三國志 (晉)陳壽著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五年三月。
 12.後漢書 (南朝宋)范瞱著 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
 13.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撰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
 14.史通通釋 (唐)劉知幾撰,(清)蒲起龍通釋 台北 新陸書局 民國四十八年二月。
 15.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台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16.中國史學史 李宗桐著 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17.中國經學史的基礎 徐復觀著 台北 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丙、其他相關專書
 1.十三經注疏周禮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2.十三經注疏論語孟子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3.淮南子 (漢)高誘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七年七月。
 4.法言 (漢)揚雄著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
 5.世說新語校箋 (南朝宋)劉義慶撰 (南朝梁)劉孝標注 台北 時代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
 6.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著 台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7.傳習錄 (明)王陽明著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
 8.陶庵全集 (明)黃淳耀撰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年三月。
 9.聊齋誌異 (清)蒲松齡撰 台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10.鈍吟雜錄 (清)馮班撰 台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
 11.原抄本日知錄 (清)顧炎武著,黃侃、張繼校刊,徐文珊點校 台北 明倫出版社 民國五十九年三月。
 12.訄書 章炳麟著 香港 三聯書店 一九九八年六月。
 13.章氏叢書 章炳麟著 台北 古籍出版社 民國七十年五月。
 14.戊戌變法人物傳稿 湯志均編 台北 文海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丁、期刊論文
 1.史記導讀││關於史記的幾個先顯問題 羅敬之撰 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創刊號。
 2.讀史記││太史公的自白 譚潤生撰 中國語文第八○卷第四期 民國八十六年。
 3.史記的思想性及其藝術特色 田博元撰 人文學報第二卷第十九期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4.李陵案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影響 魏聰祺撰 進修學訊年刊第三卷 民國八十六年。
 5.史傳論贊與史記太史公曰 逯耀東撰 新史學三卷二期 一九九二年六月。
 6.司馬遷與史記 柯萬成撰 國文天地十五卷四期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7.司馬遷的心靈世界 鮑國順撰 孔孟月刊第三十一卷第三期 民國八十一年。
8.論國語與左傳的關係 張以仁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三本 民國五十一年。
 9.史記謠諺管窺 田博元、郭瓊瑜撰 人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二期 民國八十八年。
 10.司馬遷與傳記文學 張高評撰 國語文教育通訊第八期 民國八十三年。
 11.司馬遷與史記 葉橘撰 古今藝文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民國九十年。
 12.論史記的文學性 鄭應鴻撰 黃埔學報二十四輯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13.由史記一書看司馬遷的文學理念與文學特色 孫良水撰 藝術學報第五十二期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14.論史記的論斷方式 張玉芳撰 中國文學研究第十四期 西元二○○○年五月。
 15.在歷史的理性與感性之間││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看司馬遷的史家主體意識 葉瑞斯撰 晉東南師專學
報第一期 西元二○○○年三月。
 16.司馬遷歷史哲學論綱 段建海撰 唐都學刊第十卷第六期 西元一九九四年六月。
 17.試論司馬遷歷史觀的出發點 崔康柱撰 臨沂師專學報第十八卷第二期 西元一九九六年四月。
18.從太史公自序看司馬遷的撰文取向 劉治立撰 甘肅高師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卷第三期 西元一九
九九年。
戊、學位論文
 1.史、漢論贊之研究 高禎霙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
 2.太史公成一家之言研究 魏聰祺撰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
 3.司馬遷的歷史哲學 劉國平撰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一年。
 4.史記的褒貶義法 郭瓊瑜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三年。
 5.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史記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論析 巫淑如撰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四年。
 6.司馬遷的文學理論與批評 金利湜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八年。
7.左傳君子曰考述 葉文信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八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