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研究
研究生:劉麗芳
指導教授:譚潤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92學年度碩士論文
論文頁數:192
關鍵詞:史記 ; 語言藝術 ; 司馬遷 ; 列傳 ; 語言

摘要

司馬遷的一生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相始終,正值西漢鼎盛時期,是中國封建制度確立以後的第一個盛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出現了空前的蓬勃發展,司馬遷能完成空前的文史巨著《史記》,自是不足為奇。作為一個思想家,他最可貴的精神與人格表現在:忍辱著書,實現了「成一家言」的理想;勇於探索創新,創造了劃時代的紀傳體通史;忠於信史,堅持實錄的寫作精神,用鮮血成就了《史記》,留給炎黃子孫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值得一再深研的。將範圍鎖定在《史記列傳》七十篇中,分析探索其語言藝術的精妙,是本文的敘寫目標。
內容共分四大主軸:(一)司馬遷生平與時代背景:生平包括出生、壯遊、入仕、太史、家學和寫史動機;背景包括親逢盛世、辯護遭禍及忍辱著書。(二)用字、遣詞、運句的語言藝術:「用字」藝術包括六大詞類的文字新用法與多面向的語言展現技巧;「遣詞」藝術包括六大詞類的新解法,與同義詞的特徵與應用;「運句」藝術包括各色語言、成語、歌謠的運用技巧,和民間語言的具體展現。此一部分重點著重字、詞、句的語言展現技巧,並突顯司馬遷的寫史功力。(三)人物刻畫、情節安排、場景烘托的語言藝術:「人物」部分以六大標題具體說明:個性鮮明,呼之欲出;完整集中,和諧統一;褒貶人物,自成一家;活化個性,展現特徵;首創互見,參錯互補與商人立傳,總結治生。「情節」部分以七大標題說明:主題明確,一氣呵成;故事情節,渾然成章;複筆運用,謀篇佈局;善序事理,寓斷於事;平行交錯,增強順暢;筆削譏刺,見盛觀衰;借題發揮,遙寄慨歎。「場景」部分以六大標題說明:系統鮮明,反映歷史;場景適切,達到效果;動畫描寫,緊張激烈;矛盾衝突,尖銳對立;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嬉笑怒罵,嘲諷人生。(四)《史記列傳》的文史貢獻與對後代的啟示:對後代的啟示中,內容包括對古代散文家、詩人、小說家與後代戲曲的影響。
像實錄般地人物創作傳記,簡明精確的語言使用技巧,生動鮮明地反映作者的作品,更以無私、冷靜、勇敢的口吻,鋪排敘寫反映現實生活,諷刺時事,這種豪情,對司馬遷而言,是輕而易舉的。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二章 司馬遷生平、時代背景‥‥‥‥‥‥‥‥‥‥‥5
第一節 司馬遷生平 ‥‥‥‥‥‥‥‥‥‥‥‥‥‥‥‥5
一、生在龍門 ‥‥‥‥‥‥‥‥‥‥‥‥‥‥‥‥‥ 5
二、二十壯游 ‥‥‥‥‥‥‥‥‥‥‥‥‥‥‥‥‥‥7
三、入仕及太史 ‥‥‥‥‥‥‥‥‥‥‥‥‥‥‥‥‥8
四、家學師承 ‥‥‥‥‥‥‥‥‥‥‥‥‥‥‥‥‥‥9
五、寫史動機‥‥‥‥‥‥‥‥‥‥‥‥‥‥‥‥‥‥15
第二節 時代背景‥‥‥‥‥‥‥‥‥‥‥‥‥‥‥‥‥18
一、親逢盛世‥‥‥‥‥‥‥‥‥‥‥‥‥‥‥‥‥‥18
二、辯護遭禍‥‥‥‥‥‥‥‥‥‥‥‥‥‥‥‥‥‥19
三、忍辱著書‥‥‥‥‥‥‥‥‥‥‥‥‥‥‥‥‥‥21
第三章 《史記列傳》用字的語言藝術 ‥‥‥‥‥‥‥25
第一節 文字新用 ‥‥‥‥‥‥‥‥‥‥‥‥‥‥‥‥32
一、名詞的新用法 ‥‥‥‥‥‥‥‥‥‥‥‥‥‥‥‥33
二、動詞的新用法 ‥‥‥‥‥‥‥‥‥‥‥‥‥‥‥‥35
三、形容詞的新用法 ‥‥‥‥‥‥‥‥‥‥‥‥‥‥‥37
四、副詞的新用法 ‥‥‥‥‥‥‥‥‥‥‥‥‥‥‥.38
五、量詞的新用法 ‥‥‥‥‥‥‥‥‥‥‥‥‥‥‥. 40
六、代介助詞的新用法‥‥‥‥‥‥‥‥‥‥‥‥‥‥‥42
第二節 多面向的語言展現技巧‥‥‥‥‥‥‥‥‥‥‥44
一、動詞的絕妙使用 ‥‥‥‥‥‥‥‥‥‥‥‥‥‥‥44
二、用字精準‥‥‥‥‥‥‥‥‥‥‥‥‥‥‥‥‥‥45
三、虛字的應用 ‥‥‥‥‥‥‥‥‥‥‥‥‥‥‥‥‥46

第四章 《史記列傳》遣詞的語言藝術 ‥‥‥‥‥‥‥52
第一節 詞語新解 ‥‥‥‥‥‥‥‥‥‥‥‥‥‥‥‥52
一、名詞新解 ‥‥‥‥‥‥‥‥‥‥‥‥‥‥‥‥‥‥52
二、動詞新解 ‥‥‥‥‥‥‥‥‥‥‥‥‥‥‥‥‥‥57
三、形容詞新解 ‥‥‥‥‥‥‥‥‥‥‥‥‥‥‥‥‥63
四、副詞新解 ‥‥‥‥‥‥‥‥‥‥‥‥‥‥‥‥‥‥66
五、 量詞新解 ‥‥‥‥‥‥‥‥‥‥‥‥‥‥‥‥‥‥68
六、代介詞新解 ‥‥‥‥‥‥‥‥‥‥‥‥‥‥‥‥‥69
第二節 同義詞的特徵與應用 ‥‥‥‥‥‥‥‥‥‥‥70
一、名詞類同義詞 ‥‥‥‥‥‥‥‥‥‥‥‥‥‥‥‥71
二、動詞類同義詞 ‥‥‥‥‥‥‥‥‥‥‥‥‥‥‥‥74
三、形容詞類同義詞 ‥‥‥‥‥‥‥‥‥‥‥‥‥‥‥76
第五章 《史記列傳》運句的語言藝術 ‥‥‥‥‥‥‥79
第一節 運句的費心安排‥‥‥‥‥‥‥‥‥‥‥‥‥‥79
第二節 各色語言的使用技巧‥‥‥‥‥‥‥‥‥‥‥‥80
第三節 成語的多元運用 ‥‥‥‥‥‥‥‥‥‥‥‥‥ 82
第四節 歌謠的光彩紛呈 ‥‥‥‥‥‥‥‥‥‥‥‥‥ 91
一、歌謠詩賦 ‥‥‥‥‥‥‥‥‥‥‥‥‥‥‥‥‥91
二、民歌童謠 ‥‥‥‥‥‥‥‥‥‥‥‥‥‥‥‥‥92
三、俚語俗諺的適時穿插 ‥‥‥‥‥‥‥‥‥‥‥‥‥92
第五節 親切的民間語言展現 ‥‥‥‥‥‥‥‥‥‥‥95
第六章 《史記列傳》人物刻畫的語言藝術 ‥‥‥‥‥97
第一節、個性鮮明,呼之欲出‥‥‥‥‥‥‥‥‥‥‥‥ 98
第二節、完整集中,和諧統一‥‥‥‥‥‥‥‥‥‥‥‥103
第三節、褒貶人物,自成一家‥‥‥‥‥‥‥‥‥‥‥‥106
第四節、活化個性,展現特徵‥‥‥‥‥‥‥‥‥‥‥‥109
第五節、首創互見,參錯互補‥‥‥‥‥‥‥‥‥‥‥‥110
第六節、商人立傳,總結治生‥‥‥‥‥‥‥‥‥‥‥‥112

第七章 《史記列傳》情節安排的語言藝術‥‥‥‥‥115
第一節、主題明確,一氣呵成 ‥‥‥‥‥‥‥‥‥‥‥‥115
第二節、故事情節,渾然成章 ‥‥‥‥‥‥‥‥‥‥‥‥119
第三節、複筆運用,謀篇布局 ‥‥‥‥‥‥‥‥‥‥‥‥120
第四節、善序事理,寓斷于事 ‥‥‥‥‥‥‥‥‥‥‥‥123
第五節、平行交錯,增強順暢 ‥‥‥‥‥‥‥‥‥‥‥‥125
第六節、筆削譏刺,見盛觀衰 ‥‥‥‥‥‥‥‥‥‥‥‥127
第七節、借題發揮,遙寄慨嘆 ‥‥‥‥‥‥‥‥‥‥‥‥131
第八章 《史記列傳》場景烘托的語言藝術‥‥‥‥‥ 133
第一節、系統鮮明,反映歷史 ‥‥‥‥‥‥‥‥‥‥‥‥133
第二節、場景適切,達到效果 ‥‥‥‥‥‥‥‥‥‥‥‥137
第三節、動畫描寫,緊張激烈 ‥‥‥‥‥‥‥‥‥‥‥‥139
第四節、矛盾衝突,尖銳對立 ‥‥‥‥‥‥‥‥‥‥‥‥141
第五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144
第六節、嬉笑怒罵,嘲諷人生 ‥‥‥‥‥‥‥‥‥‥‥‥147
第九章《史記列傳》的文史貢獻與對後代的啟示‥‥‥150
第一節 《史記列傳》的文史貢獻 ‥‥‥‥‥‥‥‥‥‥150
一、文學貢獻 ‥‥‥‥‥‥‥‥‥‥‥‥‥‥‥‥‥ 150
二、史學貢獻 ‥‥‥‥‥‥‥‥‥‥‥‥‥‥‥‥‥ 153
第二節 語言藝術對後代的啟示 ‥‥‥‥‥‥‥‥‥‥157
一、對古代散文家的啟示 ‥‥‥‥‥‥‥‥‥‥‥‥‥158
二、對古代詩人的啟示 ‥‥‥‥‥‥‥‥‥‥‥‥‥‥165
三、對古代小說家的啟示 ‥‥‥‥‥‥‥‥‥‥‥‥‥169
四、對後代戲曲的啟示 ‥‥‥‥‥‥‥‥‥‥‥‥‥‥174
第十章 結論 ‥‥‥‥‥‥‥‥‥‥‥‥‥‥‥‥‥ 181
參考書目 ‥‥‥‥‥‥‥‥‥‥‥‥‥‥‥‥‥‥‥‥184
一、專書部份 ‥‥‥‥‥‥‥‥‥‥‥‥‥‥‥‥‥‥‥‥‥184
二、相關文獻 ‥‥‥‥‥‥‥‥‥‥‥‥‥‥‥‥‥‥‥‥ 186
三、期刊論文 ‥‥‥‥‥‥‥‥‥‥‥‥‥‥‥‥‥‥‥‥ 188

參考文獻資料
壹、 專書:
王漢民著 《太史公自序注譯》青海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6月
王利器主編 《史記注譯》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 1月
可永雪著 《史記文學成就論稿》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1年
安平秋、張大可、俞樟華編《史記教程》北京華文出版社 2002年 3月
池昌海著 《史記同義詞研究》 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月
何世華著 《史記美學論》台北 水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3年 11月
但未麗編 《今話史記》 中和 漢湘文化事業公司 2000年 12月
李歷城著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土城 鼎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年6月
李勉著 《史記七十篇列傳評注》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96年 1月
宋嗣連著 《史記藝術美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年版
杜維運著 《史記方法論》 台北 三民書局 1997年版
(清)吳見思評點 《史記論文》 台北 中華書局 1970年版
吳汝煜著 《史記論稿》重慶出版社 1987年版
吳紹志注譯 《史記列傳》台南 世一文化事業公司 2002年 10月
俞樟華著 《史記藝術論》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1年 1月
范文芳著 《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 5月
施丁著 《司馬遷行年新考》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月
秦同培譯 《史記讀本》台南 大孚書局 1998年 11月
(清)郭嵩壽撰 《史記扎記》台北 世界書局 1971年版
郭雙成著 《史記人物傳記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賴明德著 《司馬遷之學術思想》台北 洪氏出版社 1982年版
凌稚隆注 《史記評林補標》台北 地球出版社 1994年 1月
陳雪良著 《司馬遷人格論》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9月
陳桐生著 《史記與詩經》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 2月
張大可著 《司馬遷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1月
張大可著 《史記研究》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2年 1月
張大可著 《司馬遷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1月
張大可輯釋 《史記論贊輯釋》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8月
張新科著 《史記與中國文學》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
越生群著 《史記文獻學叢稿》 江蘇 古籍出版社 2001年 6月
馮樹樑今譯、蘇經逸注釋 《史記酷吏列傳譯注》北京 群眾出版社 1982年10月
黃繩著 《史記人物畫廊》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1月
管錫華著 《史記單音詞研究》 成都 巴蜀書社 2000年 5月
劉乃和主編 《司馬遷和史記》北京出版社 1987年 5月
錢穆著 《史記地名考》(上)(下)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1年 7月
賴漢屏著 《史記評賞》 台北 三民書局 1998年 1月
韓兆琦著 《史記選註匯評》 河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月
韓兆琦著 《史記通論》 廣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4月
韓兆琦著 《史記博議》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 11月
韓兆琦主編 《史記賞析集》四川 巴蜀書社 1988年 8月
韓兆琦著 《史記:一道悲劇英雄的畫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日)瀧川龜太郎著 《史記會註考證》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年 1月
聶石樵著 《司馬遷論稿》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7年 1月
(日)中野美代子著、劉禾山譯《從中國小說看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北京 華文出版社 1990年版
高雲飛著 《語言學大綱》台北 台灣學生書店 1987年 5月
康家瓏編著 《語言的藝術》北京 海潮出版社 2003年 1月
陳漢生著 《中國古代的語言和邏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8年10月
黃宣範著 《語言哲學:意義與指涉理論的研究》台北 文鶴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3年 12月
彭華生、王才禹合著 《語言藝術分析》台北 智慧大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 1月
劉福增著 《語言哲學》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1年 12月
蔡承志譯 《語言與真實》 台北 鼎文書局 2003年 1月
蔣傳務、奚明遠、黃志潔合譯 《語言表達的藝術》永和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9年 4月
謝國平著 《語言學概論》台北 三民書局 1985年 7月
韓寶育著 《語言與人的意義世界》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5月
歸崇理著 《自然語言邏輯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10月

貳、相關文獻
王雲五著 《訓詁學》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0年 3月
王本華著 《實用現代漢語修辭》北京 知識出版社 2003年 6月
王先霈編 《文學理論》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 8月
王巍著 《相對主義:從典範、語言和理性的觀點看》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年 4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尚書正義》台北 國立編譯館 2 2001年 6月
(宋)司馬光著 《資治通鑑》台北 宏業書局 1974年 11月
(清)朱駿聲注 《說文通訓定聲》 板橋 藝文印書館 1975年 8月
沈祥源著 《文藝音韻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0年 8月
王忠林註譯《荀子讀本》台北 三民書局 1991年 11月
呂淑湘著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山西 書海出版社 2001年 4月
李正西著 《中國散文藝術論》台北 貫雅文化公司 1991年 1月
李學勤注 《爾雅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 12月
何春英注 《古文觀止》台南 正言出版社 1994年 6月
(唐)杜佑 《通典》台北 新興書局 1965年 10月
金開城著 《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6月
竺家寧著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 台灣書店 1998年 3月
竺家寧著 《古音之旅》台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7年 10月
吳小林著 《中國散文美學》(一)(二)台北 里仁書局 1995年 7月
來新夏著 《中國地方志》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店 1995年 9月
屈萬里著 《尚書釋義》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1984年 11月
祝德純著 《散文創作與鑑賞》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侯雲龍著 《漢語知識》北京 知識出版社 2003年 5月
馬振方著 《小說藝術論》北京 大學出版社 2000年 8月
馬建忠著 《文通校柱》台北 世界書局 1961年 1月
馬大英著 《漢代財政史》中國經濟出版社 1983年 4月
(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6年 1月
袁珂譯注 《山海經》台北 古籍出版社 2001年 6月
孫善欽譯注《論語》台北 錦繡出版社 1992年版
高振鋒譯注《國語》台北 錦繡出版社 1995年 1月
高名註譯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 1月
許漢威著 《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北京 書海出版社 1990年
許漢威著 《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山西 書海出版社 2002年 5月
郭丹著 《史傳文學:文與史交榮的時代畫卷》廣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月
郭慶藩著 《莊子集釋》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 10月
郭紹虞著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台北 丹青圖書公司 1985年 10月
戚雨村編著《現代漢語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上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年12月
陳雄勳著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 11月
常靜之著 《中國戲曲及其音樂》台北 學海出版社 1995年 6月
章培恆著 《十大戲曲家》台北 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2年 11月
陳柱著 《中國散文史》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6月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 《小說戲曲研究》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 5月
許金榜著 《中國戲曲小說文學史》北京 中國文化出版社 1995年 6月
張世祿著 《中國聲韻學概要》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4月
張素貞校注《韓非子》台北 國立編譯館 2001年 3月
莫泊桑著 《文學理論資料彙編》(下冊)台北 華諾文化事業公司 1985年 10月
曾維垣編著《兩漢選士制度》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2年 11月
黃成穩著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 知識出版社 2003年 3月
黃忠慎著 《詩經簡釋》新店 駱駝出版社 1999年 9月
普羅塔戈拉著 《古希臘羅馬哲學》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61年 1月
(清)焦循撰《孟子正義》台北 中華書局 2001年 3月
詹秀惠撰 《世說新語語法探究》台北 台灣學生書店 1973年 3月
黃漢耀編著《中國人的寓言性格》台北 張老師出版社 1993年 3月
葉龍著 《桐城派文學藝術欣賞》香港 繁榮出版社 1998年 12月
楊義著 《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 業強出版社 1993年 8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台北 鼎文書局 2001年 10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台北 鼎文書局 1987年 1月
(宋)鄭樵著《通志》台北 新興書局 1965年 10月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通典》台北 國立編譯館 2001年 6月
裴學海撰 《古書虛字集釋》樹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9月
熊秉明著 《關於羅丹:日記雜鈔》台北 雄獅圖書公司 1983年 5月
劉海濤著 《微型小說學研究:規律與技法》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1月
劉海濤著 《微型小說學研究:群體與個性》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1月
劉海濤著 《微型小說學研究:歷史與理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1月
(唐)劉知幾撰 (清)浦起龍釋 《史通校釋》台北 里仁書局 1993年
(南朝)劉勰著 《文心雕龍》 台北 三民書局 2002年 6月
潘重規著 《中國文字學》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7年 2月
潘重規、陳紹棠著 《中國聲韻學》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1年 10月
錢冠連著 《漢語文化語用學》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 2月
羅丹著 《藝術論》台北 雄獅圖書公司 1983年 5月
饒宗頤著 《中國史學之正統論》台北 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1970年10月

參、期刊論文
一、 期刊部分:
王朝忠著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淺談《史記》的人物塑造方法> 德州學院學報 1994年3月
王增文著 <《史記》的寫人藝術> 渭男師專學報 1995年2月
王朝忠著 <《史記》的語言特色小議> 德州學院學報 1996年1月
王雙懷著 <從《史記》看司馬遷的歷史觀> 漢中師範學院學報 1997年2月
王渭清著 <論《史記》之奇美> 渭南師專學報 2003年6月
王安祈 <文學術語詞典> 國文天地 民75年7第二卷 第二期
左宏閣著 <文史兼備,成一家言—從《史記》看司馬遷的寫人標準>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 1999年1月
申云玲著 <《史記》之悲情美> 忻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5月
可永雪著 <《史記》人物傳記的結構方式及其意義> 內蒙古師大學報 1998年3月
朱江瑋著 <《史記》語言藝術論評>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4月
朱江瑋著 <《史記》語言藝術新探> 新疆教育學報 2000年3月
朱黎輝著 <《史記》的語言藝術> 呼蘭師專學報 1999年1月
朱本源 <試釋司馬遷「考信於六藝說」的真諦> 陜西師大學報 1995年 第 3期
曲杏春著 <論《史記》與民間文學的關係> 山東電大學報 2001年 2月
伏俊連著 <沉重苦澀的人生之旅—論《史記》中的凡人悲劇> 西北師大學報 1994年6月
江秀玲著 <《史記》語言藝術芻議> 唐都學刊 1999年3月
江秀玲著 <理想、信念、毅力—《史記》悲劇人物簡論>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2月
池昌海著 <《史記》同義詞運用的特殊修辭功能> 浙江大學學報 2002年1月
吳光坤著 <試析《史記》中的四項悲劇人物形象> 安康師專學報 1997年1月
何徐光著 <《史記》的諷刺美> 邊城大學學報 1994年3月
阮忠著 <靈活變通,因人而異—淺說《史記》人物傳記的表現形式> 高等函授學報 1995年2月
汪耀明著 <《史記》在人物描寫上的成就>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3月
肖振宇著 <論《史記》的戲劇美> 淮北煤師院學報 1994年4月
肖振宇著 <論《史記》中哭的敘寫> 張家口師專學報 1994年1月
肖振宇著 <論《史記》的對比藝術> 張家口師專學報 1995年2月
肖振宇著 <論《史記》人物性格的美學特徵> 張家口師專學報 1995年3月
肖振宇著 <《史記》人物性格論>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1997年6月
肖振宇著 <論民間文學對《史記》取材的影響> 民俗研究 2001年2月
肖瑞鈴著 <讀《史記.淮陰侯列傳》> 語文學刊 1994年6月
肖曉玲著 < 從<李將軍列傳>看《史記》的悲劇色彩> 寧波大學學報 1996年2月
李春普著 <《史記》「且」字虛詞用法統計分析> 佳木斯大學學報 1996年4月
李廣華著 <論《史記》中的小說因素> 雁北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5月
李大敏著 <從《史記》的人物描寫看司馬遷的審美觀>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1998年1月
辛一江著 <論《史記》的寫人藝術> 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6年1月
何梅琴、李愛紅著 <論《史記》的細節描寫> 平頂山師專學報 2000年3月
何亞軍著 <論司馬遷《史記》人物形象的悲劇藝術> 蘭州鐵道學院學報 2002年2月
易國杰著 <論史記的語言藝術美> 南通師專學報 1994年6月第10卷 第2期
周斌著 <《史記》互見法新論> 喀什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2月
邱江寧著 <《史記》的複筆藝術> 浙江師範學院學報 2002年3月
俞樟華著 <論後代傳記文學無法超越《史記》的原因> 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1月
徐裕敏著 <從《史記.刺客列傳》看戰國時刺客的精神特徵>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 2002年1月
孫海洋、陳永慶著 <從《史記.循吏列傳》看司馬遷政治思想的侷限性>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994年4月
馬鴻英著 <愛與恨的歷史吟唱—談《史記》的抒情特徵>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1月
海濱著 <《史記》人物傳記悲劇美剖析> 昌吉學院學報 1999年 3月
高馳書著 <論史記研究領域的新開拓--評吳汝煌<史記論稿>> 江海學刊 1988年第一期
馬寶記著 <論《史記》悲劇場境描寫>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 1月
許世榮著 <試論《史記》的悲壯美> 成都大學學報 1997年 2月
張風萍著 <《史記》的寫人成就> 雁北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 2月
張乃鑒著 <《史記》中的格言、民謠與諺語> 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6年4月
陳永光著 <略論《史記》的悲劇色彩與諷刺手法>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2月
陳桐生著 <《史記.滑稽列傳》四論> 漢中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5月
陳秋笳著 <《史記》的悲劇風格> 四川大學學報 1999年1月
曹迎著 <略論司馬遷《史記》的悲劇性>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 2001年1月
陶禮天著 <司馬遷的地域文化觀—讀《史記•貨殖列傳》>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 1994年1月
張新科著 <《史記》學體系的建立及其意義>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4年1月
張玉玲著 <論《史記》人物的悲劇美> 棗庄師專學報 1999年4月
張大可、鄭之洪著 <二十世紀的《史記》研究文獻價值(一)(二)>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7年3月
黃秀坤著 <《史記》為歷史人物代言、擬言的藝術成就> 北華大學學報 1996年1月
彭得猷著 <《史記列傳》的語言風格>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8年2月
越奎英著 <文學語言的慣性新論> 文藝理論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003年 第10期
楊建紅著 <談《史記》的寫人藝術> 山西成人教育 1994年8月
齊效斌著 <《史記》人物傳記的符號學特徵與闡釋> 陜西師大學報 1994年1月
趙明正著 <論《史記》的喜劇美>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1月
趙明正著 <《史記》的小說性> 山西大學學報 2001年1月
劉承漢著 <眾星捧月,對比烘托—《史記》刻畫人物方法探索> 高等函授學報 1994年6月
劉興林著 <司馬遷的生命意識與《史記》悲劇精神> 武漢大學學報 1999年6月
蔡孝蓮著 <《史記》的悲劇性> 求是學刊 1995年3月
謝季祥著 < 論《史記》中的商賈形象> 福建論壇 1994年1月
魏良著 <《史記》之美> 南京大學學報 1998年4月
羅正堅著 <《史記》中的同義詞語連用> 安徽大學學報 1994年1月
黨大恩著 <《史記》與中國敘事傳統>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2002年3月

二、 論文部分:
吳峰宗撰 <史記列傳之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周法高著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台北 聯經出版社 民64年9月
林文華著 《第四屆先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
林珊湘撰 <史記「太始公曰」之義法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柳貞愛撰 <司馬遷浪漫意識的文學觀>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84年6月
陳桐生著 <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 陜西師大博士論文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11月
郭瓊瑜撰 <史記的褒貶義法>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蔡雅惠撰 <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蔡日新著 <史記人物語言述例> 中國文化月刊 第216期 1998年3月
鄭何豫、何大安編輯 《語言專門專題計畫研究成果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6年 1月
劉國平撰 <司馬遷的歷史哲學> 逢甲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1年6月
劉文星撰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歷史哲學新探>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譚潤生著 <《史記》極短篇語言藝術之成就>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 2002年6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