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讀方法與課程運作模式

參照進度規畫可知,本課程之核心實以《史記》為主,研讀方法與課程運作模式主要是依據數篇重要篇章之選介下,以議題來帶動並引發學生對於修史課題的興趣。研讀方法除了以選列之《史記》篇章,進行細膩的分解細讀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接觸且認識司馬遷論述筆法,考慮到本學期課程細讀的實際操作過程,故於每次主題的分配均以三至四週為主。第一週讓同學們思考:閱讀《史記》篇章,應從篇章起首開始閱讀,或先由該篇章「太史公曰」與〈太史公自序〉對於百三十篇勾勒提要開始閱讀,有其「先行印象」後再閱讀本文?並讓修課同學們輪流朗讀篇章正文,體會司馬遷的敘述筆法,如何進入一己心中。第二週至第四周,讓同學們透過對於清代以前對於《史記》評論文獻,包括《史記評林》等文獻的掌握,深入到篇章思考中,何以後來的名家會如此閱讀、理解司馬遷?若自己身為閱讀者也是評論者,又如何觀看,並試著跳脫前人立場,閱讀司馬遷於每一篇章正文所表述的意見與立場?由於本課程皆以原典來訓練學生之閱讀能力,相信透過每週的課前準備,應能幫助學生增加學習的熟練感,每個主題均留有兩次課堂時間是同學報告討論的機會。

課程運作模式,除了依照進度安排外,原則上均由主講人負責導讀並引領學生進入史書的世界。期能逐步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讓學生更為深入地認識史書之樣貌及其所擔負之功能。博士生教學助理可選擇隨班聽講,並定期與學生進行課後讀書小組。有關博士生教學助理之任務,請見下述。

(二)學生修課要求與作業

欲選讀本次課程的同學,已修過中國史學史為優先。其主要目的在於確保修課學生已具備中國史學史之知識與印象。從而銜接此一「正史纂修」課程,應有助於學生從史家執筆的角度深入中國史學經典之堂奧,並能針對史學史課程中無法觸及之處加以充實之。學生亦被要求於每週上課之前,應先行準備當週之主題,從而熟練古文之語感。

此外,作業部份的要求有二,其一,是屬於平日練習之文章,撰寫主題是挑選涉及本課程上課內容,之「正史纂修」心得。其二,是個人挑選篇章的期末報告,主要可區分兩大工作:一方面學生必須先行理解已設定之《史記》單篇,從中討論並選列出重要之問題點。另一方面,學生必須從司馬遷的載筆敘述中,蒐集可供對讀的史書作為補充材料,並於課堂報告時提出閱讀之想法,並嘗試與司馬遷載述之觀點進行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