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名】 《史記》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論文作者】 王齊
【作者專業】 中國古典文獻學 
【導師姓名】 郭英德 
【授予學位】 博士
【授予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 
【授予時間】 20050501
【 分類號 】 I206.2 
【 關鍵詞 】 《史記》 司馬遷 明代 文學史 

【 摘 要 】 該論文運用傳播學與接受理論,結合文獻學、歷史學等理論方法,從《史記》被最廣泛地開始刊刻和傳播的明代切入,從文學接受史的研究角度勾勒《史記》在明代的傳播及接受概況,探討這種傳播與接受在當時造成的社會及文化方面的影響。 論文分析了明代在《史記》傳播與接受史上的地位及傳播的特點。認為《史記》的傳播與接受能夠呈現星星之火的蔓延之勢主要是由于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接受觀一直是閱讀史的主導。而《史記》在這方面留下了巨大的空間。作為一種通俗易懂、文采洋溢的百科全書,《史記》為統治者提供了治國的借鑒、建立各種秩序的規范;為班固等后代史家提供了著作的模式;而真正使《史記》成為士人仕進不可或缺的教科書的關鍵時刻則開始于唐代,當《史記》與科舉考試聯系起來的那一刻,《史記》的傳播有了仕進需求的保障。另一方面,《史記》的接受者也得到了審美需要的滿足,唐代的古文運動倡導者將《史記》文字奉為話語的范式;宋代的學者已經開始了對《史記》文學魅力的探求。但對《史記》文學性的發掘只有到了明代才正式展開。明代的接受者借助復古運動將《史記》的傳播引向高潮,他們采用評點、序跋、詠史詩等新舊形式傳播《史記》,在模擬論的主導下取法于《史記》進行創作,將接受形成結果。并真正將《史記》的接受納入文學的軌道。因此,明代在《史記》的傳播和接受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論文著重描述了明代《史記》的傳播渠道與傳播類型。通過對藏書家收藏、借閱與傳抄《史記》,以及《史記》在明代的刊刻與買賣狀況,《史記》借由戲劇、講史與講學等形式的傳播狀況的描述,探討明代交換渠道、市場渠道和公共渠道中《史記》的傳播特點。 文中選取明代精英層的《史記》接受展開分析,論述了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的主流秦漢派及其對立面唐宋派對《史記》的接受,并以兩派的代表人物王世貞和歸有光為例展開個案分析。弘治、正德年間,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標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從形式上模擬秦漢文章,打倒了數十年來風行的臺閣體,并將《史記》推至文章本原的地位展開模擬。嘉靖、萬歷間,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的后七子沿襲了這一運動的理論主張,在文壇上繼續著模仿的風氣。秦漢派屬于社會學意義上的精英文化層,《史記》的接受地位之所以在明代真正地超越《漢書》,與這些精英的推崇是分不開的。前后七子對《史記》的傳承、宣揚,對理解和發掘《史記》的文學性及精微之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他們本身對《史記》的理解又使《史記》具有了新意,無論在文學發展自身的潮流和政治道德的至善化方面,《史記》在明代的影響都是其他著作所不能企及的。 與此相對,唐宋派提倡師法《史記》要得其精神實質,不能純事模仿。并針對秦漢派專一仿效秦漢,提出唐宋文章傳承《史記》道統,更值得學習。在這兩點上,唐宋派和秦漢派相比,眼界更為開闊。雖然唐宋派批判秦漢派,但它卻吸收了很多秦漢派對《史記》的看法,也正因為有秦漢派的推崇《史記》,唐宋派才能在這一基礎上繼續光大《史記》的價值。唐宋派中對宣傳《史記》功勞最大者非歸有光莫屬。由于受到桐城派的宗法,歸有光對于《史記》的闡釋和評點等活動以及他創作實踐中對《史記》的模擬,對于清代的《史記》接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總之,唐宋派雖然在對《史記》的理解和接受上和秦漢派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在確立《史記》在文學史的地位上,其接受作用可與秦漢派比肩。

【文摘語種】 中文文摘
【論文頁數】 1-1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