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課程國家圖書館參訪

集合時間:2009年11月7日 早上10點
活動視同正式上課,開始與結束均會點名。
如未能準時到達的學弟妹,晚到沒關係,但請盡量準時。
集合地點:捷運中正紀念堂站6號出口,出票口服務台旁【爭鮮壽司】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10月21日史記上課討論

◎司馬遷於相關傳記對六藝的考信運用
〈伯夷列傳〉「考信於六蓺」,如與〈五帝本紀〉的「太史公曰」,議論黃帝事蹟可考與否對讀,將有怎樣的印象?〈五帝德〉與〈帝繫姓〉「儒者或不傳」,司馬遷對《尚書》、《春秋》等典籍於〈五帝本紀〉的考證運用,態度上與〈伯夷列傳〉的運用有無差異?遊歷考察後「不離古文者近是」、「其所表見皆不虛」,司馬遷採擇何種立場寫下〈五帝本紀〉?

◎孔子論伯夷
伯夷「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孔子如此稱揚,後文馬上接軼詩「可異焉」如何凸顯軼詩與孔子論伯夷的差異性?采薇詩後發出「怨邪?非邪?」的提問,對孔子的稱揚,司馬遷的態度如何?或繼續後面的天道與人道提問合併觀看?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列傳編排順序的討論
《史記會注考證》引述趙翼提出司馬遷編寫〈列傳〉,為隨邊隨得的說法,並沒有結構上整體安排的深意存在,試問身為閱讀者的我們,可否同意此說?《史記評林》與《歷代名家評史記》又有哪些相關的見解?閱讀後對於哪種觀點較能接受?

◎梁玉繩論〈伯夷列傳〉十大不可信
瀧川徵引梁玉繩討論〈伯夷列傳〉敘述十大不可信的論點,試問如何看待梁玉繩的考訂?對他所舉的論據,您同意嗎?對於「歷史考據」,由〈伯夷列傳〉的閱讀,可以有怎樣的體會?

◎司馬遷的疑問,如何以自問自答形式傳達給讀者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伯夷列傳〉位於首傳的討論
為何〈伯夷列傳〉被擺至於第一?〈列傳〉定義為何?《史記會注考證》內的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還有龜太郎的〈考證〉,著力於此,有何原因?老子在某些傳本中,排序位於伯夷之前,其因又是何在?北宋景祐本〈集解〉,南宋黃善夫三家注本均將老子列於伯夷前,對照清代武英殿本三家注,張照領銜的〈考證〉文字議論,學者們對此現象的看法又是如何?

◎六藝考信於傳首的意義,如何閱讀《會注考證》中引述的歷代名家?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學者」指誰?「六藝」又所指為何?《史記會注考證》,注意他徵引的歷代名家,可增長對於古代學術與重要學者的基礎知識。關於此點,可對照「史記總論」的「史記考證引用書目舉要」。引用方苞所言,「六藝」可等同於「六經」。關於此點,有無可議論空間?此段文字置於傳首,「考信」之,司馬遷的用意何在?

◎文獻版本比對,與基礎辭句工具書的查詢使用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記》書名轉變的討論
《史記》,又稱《太史公》、《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原名為何?〈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是如何稱呼自己的這本著作?從司馬遷自己著作此書,到漢代時人對此書的議論,乃至漢末魏晉南北朝的書名稱謂改變,反映了怎樣的現象?再往後到唐人,稱「史書」為歷史之書。《漢書‧藝文志》載《太史公》百三十篇。試問:《漢書‧藝文志》或《漢書》〈藝文志〉的現代標點符號加上去,會影響我們對於「藝文志」的理解與否?

◎〈太史公自序〉的時代意義
作為〈序〉,〈太史公自序〉與先秦諸子到漢初諸家著作類似性質的文章,有何特殊之處?書前與書後,有何差別?對於往後相關自著的「自序」或「敘傳」,具怎樣的影響性?《史記》或名曰《太史公》,應著重於「司馬遷」,或「太史公」?

◎《漢書》是怎樣的「書」?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