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3/788.html
刊《人文雜誌》 2008年第2期;作者提供,象牙塔網絡首發

  摘 要:《史記》記述,白起在長平圍攻趙軍主力,“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終於敗降;宋義救趙,在即將與秦章邯、王離軍決戰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向劉邦投降。秦史中三個重要事件都出現了“四十六日”的歷史記錄,似乎並非巧合。考察宋義“四十六日”事及子嬰“四十六日”事,可以發現頗多疑點。聯繫以秦地為背景的傳說中也有“四十六日”情節,可以推知《史記》“四十六日”的記載應有某種文化象徵意義。在當時人的意識中,“四十六日”是顯示“天道”確定的規律性季候轉換的時段,是盛衰轉換的過程,也是生死轉換的過程。司馬遷“四十六日”的記述,似暗示“究天人之際”的史學追求作為潛意識的某種影響。

  關鍵詞:《史記》;秦史;四十六日;文化象徵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邊整理的總有掛一漏萬之慮
還請版友們若發現有漏掉的盡量補闕
這邊個人以年度來排序

另外
個人的原則是後代的人討論先秦兩漢的觀念或專書
如錢穆四書學這類的學術思想史題目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12原載於《歷史學》2009年第1期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9761

[摘 要]顧頡剛先生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在中西方學界有很大的影響。此說的思想淵源比較廣泛,所論問題也與今古文經學上的“公案”有關,受胡適的影響較深。仔細分析顧先生的“層累說”,其特別之處在於根據《詩經》中的史詩來分析古史,以禹為“截斷眾流”的關鍵點,而不采信傳統的《尚書》等文獻;其目的則是要從文獻出發,構建系統的東周以來的信史。根據近來公佈的竹簡《子羔》篇、《容成氏》篇和公盟銘文、新蔡楚墓竹簡等出土文獻,可以發現顧先生的“層累說”中的許多觀點存在問題;他對於《詩經》中所提及的禹之分析,也存在史料選擇和解釋上的疑問,故其“層累說”恐難成立。不過顧先生探索中國系統信史起點的這種學術自覺,仍然是很有學術意義的。

[關鍵字]顧頡剛;古史辨;“層累說”;上博簡;公盈;新蔡簡
[作者簡介]李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北京100875)。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6878
原刊於《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5期

[日]藤田勝久著,曹峰、[日]廣瀨薰雄譯,《《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眾所周知,日本的《史記》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功力,自古以來,大家輩出。最為著名的就是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這是《史記》研究界公認的不可忽略、極其權威的著作。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校補》一書對其作了補充(參瀧川資言考證、水澤利忠校補《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全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其他值得推薦的還有伊藤德男《史記十表に見る司馬遷の歷史觀》(《史記十表所見司馬遷的歷史觀》,平河出版社,1994),此書不把《史記》十表僅僅看做是年表,而是試圖找出其中的編纂意圖來。平勢隆郎編著的《新編史記東周年表》(東京大學出版會,1995),通過確定《史記》所使用的素材與編纂方法,嘗試對春秋戰國年代作出修正。佐藤武敏《司馬遷の研究》(《司馬遷研究》,汲古書院,1997)對司馬遷的家系、誕生年份、旅行、官歷、李陵之禍、《史記》編纂過程及其內容特色作過深入的考察。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記》敘事學研究 作者: 劉寧 
劉寧 史記敘事學研究.jpg
內容簡介

該書借鑒西方敘事學理論,對《史記》的敘事成就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內容涉及《史記》的敘事立場、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情節、敘事話語等諸多方面,頗有新意。作者在論述中能夠堅持文本解讀的共時性與歷時性原則,堅持微觀考察與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顯示了作者較為寬廣的學術視野和扎實的文史功底。

作者簡介

FGUShih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